zNjGNFqVYG_oGkEf4JJ69Q

翠綠小巧的羽狀細裂葉片攀滿了窗台,

點點灑落著包裹珍珠般花蕊的星狀小紅花。

JA4_l7r_9Yt9LKOhKcp7Rw

哇~哇~蔦蘿開花了,這是我家第二代的蔦蘿

──始祖來自四叔家附近的豬圈綠籬。

s81tyZ0Zogk7FbT15n3IQg

好多年了,只要回宜蘭娘家得空便到老家探望臥病多年的四叔和四嬸,

那豬舍鐵絲網上的蔦蘿藤蔓無疑是一路上最令人側目的風景!

麗如夏花的蔦蘿柔化了鐵絲網,讓我的思緒得以從病榻對話抽離出來!

1LTwrOtIp0Ihdo_bYAknNg

那陣子回家,媽說爸會因四叔和四嬸病情惡化而流淚,

前年四嬸和四叔終究不敵病魔相繼往生!

猶記得四叔告別式當天正逢我排定五天四夜的旅程,

我原打算家族成員眾多不差我一人,何況我已多次到靈前上香,

但看到爸的神情黯然加上媽說「親友的喜事可以不到,但喪事一定要到」;

我還是把年度的家庭旅遊往後延,現身在四叔的告別式上,一路相送直到入土!

wlk1PIvoaltzWB6hQnAygA

爸爸的兄弟親戚纏綿依附的感情,

一如《詩經》上的「蔦與女蘿,施於松柏」。

民國12年出生的爸爸是大家族的大房長子,

我的祖父母皆早逝,爸爸一肩擔負起長兄如父的大任。

記得小時候,每逢清明總是爸爸最忙的一天,

因為只有長子的他找得到散落四處的祖墳,

三十二年前爸爸和親戚商議在宜蘭龍潭另蓋祖墳,以便安置所有祖先的遺骨!

撿骨後、新墳未完工的過渡期,若逢天晴陽光熾熱時我家後院便曝曬著十多具的親人遺骨,

我依稀記得袋上標示著燕娘這聽來浪漫的名字。

 

林氏昭穆(輩序)

福建省漳州府南靖縣永豐里吳宅總洋坑甲萬安社營頂庄

弘朝子文君國仕、廷元世克明峻德。

功書顯耀能忠信、榮華祖宗誠有益。

 

去年我的大哥終於整理出族譜,我一頁一頁細細精讀,燕娘原來是我的太祖母,

族譜上寫著:「十五世祖心婦公生於1860年卒於1883年,享壽23歲。潘氏燕娘,生於1863年卒於1913年,享壽51歲,均葬於員山蚋仔埤

祖生二子一女……」

 

 

 

_0TcCtOPjcuOc1lz1eWwHQ

↑去年11月家人回故鄉──福建省漳州府南靖縣永豐里營頂庄──尋根 

距離漳州2小時車程的營頂庄,處處可見土磚厝

 

大哥為了族譜花費不少心血,不僅訪談相關親友, 

更勤跑圖書館查閱史料,有回他和我們一家五口分享時, 

說到我萬安家開閩始祖孔舉公〈西元1429年率母子移居南靖,另立一世〉認為世代相傳, 

日子久了子孫居處四方,無譜難以凝聚家族, 

至親同姓若他族如路人。 

為子弟者知有父而不知有祖先, 

為孫者亦不知祖之祖,遂為完成林世譜序者。 

 

 

我兒聽完當下說:「大舅舅,十九世有您負責,二十世就交給我了!」 

我和大哥相視而笑;很高興他有心傳承, 

但我還是提醒他:你又不姓林! 

有大舅舅真好,這個外甥知道了林姓起源於河南, 

商朝末年不畏商紂王、直言敢諫的太師比干因諫商而死, 

周武王特意為比干封墓,並賜比干之子為林姓。林堅成為林氏始祖。

 

宗親於1998年回營頂庄重建宗祠

 FWa7Gr4aIwFUfYk7DzVykg  

勸君切莫過台灣 

台灣恰似鬼門關 

千個人去無人轉 

知生知死誰都難 

      ──清‧無名詩人《渡台悲歌》

 

細讀族譜我十一世祖世催為開台始祖(1728~1787 

1770年代從南靖渡海來台, 

一行人在舟上的命運一如黑水溝不可測知的驚濤駭浪! 

一路顛沛流離至台北八里上岸 

十二世祖克用為開蘭始祖(1771~18191800年代遷居宜蘭。



↑親友與鄉親於宗祠前合影,從當地鄉親黝黑的臉龐

不難看出歲月的風霜,僅能依賴山坡旁的梯田耕作維持生計, 

由此不難想見,世催公之所以在1770年橫越人稱黑水溝的臺灣海峽,

實是當下不得不然的抉擇

 

或許是開閩始祖孔舉公那段話深植後人心中,

從我有記憶以來,我們的家族活動頻繁,姐妹會、家族旅遊……

讓我們林家從農曆民國551216日分家(當時人數近50人)後,依然情感綿延……

 

 

97年大年初四的家族聚餐席開19桌, 

這張合照近百人,因為有些親友提早離席趕回南部 

 

 

 

三年級生的大哥認為我們的下一代喜事連連, 

正可利用喜宴的日子讓這一代聯誼、下一代彼此認識,

為顧及家族各戶的經濟狀況不一,特別擬定林家的送禮約定: 

上一代是當然貴賓,不收禮 

這一代最好每回喜宴皆全家出席, 

增加彼此認識的機會,禮金貳千元

 

 

去年118日,大哥號召親友一行近20人回福建漳州的南靖縣尋根。

 

 

↑三哥在南靖市集問路,此地離營頂庄車程約50分

  

 

 

↑大哥二哥攝於往營頂庄途中

 

 

↑營頂庄土厝前猶可見水牛

 

這趟尋根之旅我雖未參加,聽媽媽和哥哥嫂嫂描述當時的景況,

 

我看著照片亦能感受到與斯土的情親!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